序号 | 成果名称 | 独立(或第一) | 发表期刊及时间 |
1 | 马克思三大异化生成“人的本质”理论初探 | 张立鹏 | 哲学研究,2014(10) |
2 | 均衡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度供给 | 陈春琳 | 高等教育研究,2012(10) |
3 | 比较对照: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方法探析 | 夏东民 |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6) |
4 | 美国引种中国粮食作物活动研究(1908-1924) | 刘琨 |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全文转载,2016(02) |
5 | 美国在华蔬菜作物引种活动研究 | 刘琨 |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全文转载,2016(05) |
6 |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深化改革 | 罗健 | 人大复印资料,2016(05) |
7 | 弗兰克•迈耶在华作物采集活动研究 | 刘琨 | 安徽史学,2017(02) |
8 |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及其核心要素 | 夏东民 |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012(08) |
9 | 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机制探析 | 罗健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11) |
1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域化践行探索—以江苏区域文化精神为例 | 薛志清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4) |
11 | 延安时期张闻天的党风建设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 王哲 | 中州学刊,2016(04) |
12 | 论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 侯强 | 学术论坛,2016(02) |
13 |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的辩证意蕴及启示 | 罗健 | 苏州大学学报,2015(09) |
14 | 日本投降方式争讼若干问题辨正 | 王哲 | 中州学刊,2015(06) |
15 | 美国引种中国粮食作物活动研究(1908-1924) | 刘琨 | 中国农史,2015(06) |
16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边区科技文化本土化改造的路径 | 侯强 | 兰州学刊,2015(05) |
17 | “波茨坦公告”与日本无条件投降 | 王哲 | 甘肃社会科学,2015(04) |
18 | 浅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度供给的交互属性 | 陈春琳 | 中国高教研究,2014(04) |
19 |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法制建设路径选择 | 侯强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5 |
22 |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公民积极参与——基于公民主体角色与责任的研究 | 仲逸智 | 河南社会科学,2013(12) |
23 | 道德回报——道德模范常态化的时代呼唤 | 张军 | 湖南社会科学,2013(11) |
28 | 论抗日根据地科技法制的文化功能——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 侯强 | 兰州学刊,2013(08) |
30 | 高职院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制度化路径—基于创业教育制度供给视角 | 陈春琳 | 江苏高教,2013(05) |
3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色及未来发展 | 夏东民 | 河南社会科学,2012(12) |
3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结构要素及其优化 | 夏东民 | 江苏社会科学,2012(05) |
33 | 古田会议前后毛泽东对思想路线的初步探索 | 董遂强 | 求索,2012(04) |
34 | 民国教会大学法律教育的生长及其影响——以东吴大学、燕京大学和震旦大学为中心 | 侯强 | 宁夏社会科学,2012(02) |
35 |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哲学思考 | 董遂强 | 南京社会科学,2011(12) |
36 |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 高军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
37 | 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全面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 张晓忠 | 社会科学家,2011(09) |
38 | 刑事和解:自生的司法秩序 | 高军 | 苏州大学学报,2011(06) |
39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伦理向度 | 宋国英 | 河南社会科学,2011(06) |
40 | 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中的责任伦理缺失原因探析 | 张军 | 河南社会科学,2011(06) |
41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的共享与实现——当代中国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 仲逸智 | 河南社会科学,2011(06) |
42 | 刑事和解:自生的司法秩序 | 高军 | 苏州大学(哲社版),2011(06) |
43 | 清末朝野及来华传教士对涉外版权保护的认知与举措 | 侯强 | 宁夏社会科学,2011(05) |
44 |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法律构建及其反思——以建国初期为研究中心 | 侯强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04) |
45 | 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 张晓忠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03) |
46 | 列宁毛泽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简析 | 金朝晖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02) |
47 | 善政:政府在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价值取向 | 朱兴丰 | 河南社会科学,2011(01) |
48 | 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伦理审视 | 刘小刚 | 河南社会科学,2011(01) |
49 | 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利及其实现 | 秦苏滨 | 社会科学家,2010(12) |
50 | 论列宁全球化思想形成的现实必然性 | 张晓忠 | 江西社会科学,2010(05) |
51 | 租税国理论及意义初探 | 高军 | 河南社会科学,2010(05) |
52 | 税收法定原则与我国税收法治 | 高军 | 理论与改革,2010(05) |
53 |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 秦苏滨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
54 | 社会建设语境中的女性人格公民化趋向 | 宋国英 | 青海社会科学, 2010(04) |
55 | 论闲暇活动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孕育 | 宋国英 | 苏州大学学报,2010(02) |
56 | 孝悌之道与德性修养 | 梁徐宁 | 东岳论丛,2009(09) |
57 | 毛泽东的作风观 | 董遂强 | 学海,2007(06) |
58 | 略论法治视野中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足 | 高军 | 理论与改革,2006(02) |
59 | 论“孝”与“仁”的关联维度 | 梁徐宁 | 伦理学研究,2006(02) |
60 | 战后美国对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转换及其严重后果 | 王哲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04) |
51 | 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移植 | 高军 | 理论与改革,20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