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教务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一条主线、两轮驱动、三位一体、四方联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一条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课程教学全过程。

二、两轮驱动: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彰显红色文化精神力量

1.理论探索方面,组织专任教师研究整理常州红色文化资源,厘定红色文化资源的主题、精髓、灵魂与载体,探究其时代内涵、当代价值和传承方式。先后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创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新江苏精神的践行研究》等省厅级科研项目。编印《大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论文》十三册,实施由大学生参与的“江苏理工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研习会”课题项目。

2.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探索开展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社会、现实与虚拟相互结合的实践教学,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互动性实践、以调查研究为主的主体式实践、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式实践、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参与式实践和以网络教育为主的虚拟性实践,多种实践形式中以情景体验式教育渗透“常州三杰”精神。

三、三位一体:以践行“三杰精神”为主旨形成实践教学新格局

1.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将“‘常州三杰’精神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课程群加以整体性研究与实施,四门思政主干课程实践教学做到了相互衔接、相互贯通。

2.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以“六微行动”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方式。以开发微信公众号、拍摄微视频、创造微歌曲、制作微图文、彩绘核微图案、设计微游戏的“六微行动”渗透“常州三杰”精神,打造红色文化校园环境新面貌。

3.全覆盖融入基层社区,以情与理的交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在准确把握群众愿望、切合群众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情与理交融的方式增强“常州三杰”精神对市民的吸引力、感染力。

四、四方联动:以系统机制全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实践”

1.构建全校教师间的联合协同机制。紧密联系学生专业发展,让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让所有课程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实行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化。

2.构建学生群体间的平行互补机制。发挥学生各个社团的各自优势,在“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多类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摄影比赛、辩论比赛、文艺汇演、墙报评选中宣传常州“三杰”精神。

3.构建政府与学校间的纵向贯通机制。2013年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我们“道德讲堂”(学生)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以传播常州‘三杰’精神为先导,以选树道德典型人物为手段,以推动道德实践体验为目的”的大学生道德讲堂实施思路。

4.构建校内与校外间的立体综合机制。立足校内与校外,遵循“知、信、诺、行”的教育原则,建立立体、多元、稳定的推进机制。确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师德建设常规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生活化、大学生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四化”立体综合机制。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已逐步显现常态效应。

五、主要成效

1.《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20余家媒体多次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肯定了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中协同联动、合力推进的做法。

2.实践教学探索的理念和思路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自2004年至2016年底,我们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与兄弟院校和有关单位进行了上百次交流。2016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被省教育厅确立为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

3.实践教学探索的传导作用引发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连锁效应。校团委在对2015年校内13个学院2000余名学生进行的一份调研显示,在全校129个社团中,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有10个社团。其中,“常州三杰”红色理论研习社无论是常规活动、特色活动、日常运行,还是考核评估都稳居排行榜第三。